艾瑞咨询于本月初发布了《2024年中国数据中台行业研究报告》。报告强调了数据中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,以及政策和技术发展对其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。同时,也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优化方向。
德邦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7月4日发布了《从技术路径,纵观国产大模型逆袭之路》技术报告。报告提供了对国产大模型技术发展、市场策略和未来展望的深入分析,并给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,值得一看。
西南证券于前不久发布了《交换机专题2:国内外交换机发展趋势研究》技术报告。报告提供了交换机市场的现状分析、关键技术介绍、不同技术路径的对比,以及行业内主要参与者的战略动向。
艾瑞咨询于上周发布了《中国AI PC行业研究报告:创新力是保持领先的途径》技术报告。报告提供了对中国AI PC产业发展的全面分析,包括市场趋势、技术要求、用户接受度和未来发展方向。
艾瑞咨询于上周发布了《2024年中国AI基础数据服务研究报告》。报告强调了AI基础数据服务在推动AI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,并分析了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、主要服务提供商、服务场景、产业图谱、市场规模预测以及行业的挑战和机遇。
隐私计算可以在保护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可信流通,最小化数据泄露的可能性,从而极大地促进数据流通的发展和降低安全风险,实现整体社会价值最大化。然而,在实际应用中,各场景的参与方信任程度不同、数据类型不同、需要达到的数据可控程度不同,一味追求绝对安全或者忽视安全都是不可取的。因此,产业内亟需形成一套通用的产品安全分级方法,指导产品研发、技术选型。
基于上述现状,蚂蚁集团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、深圳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、清华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共同撰写了《隐私计算产品通用安全分级白皮书》,并与上周发布,对安全分级涉及的一系列问题与解决思路展开介绍。
白皮书针对隐私计算安全分级面临的诸多难点,给出了通用安全分级的设计思路,包括按照攻防效果分级来屏蔽不同技术路线差异,在“可证安全”和“不安全”之间增加一个“抵御已知攻击”的分级水位,引入软件信誉度等更多维度量化“实现安全”,明确各类技术特征与安全分级的对应关系。
7月5日,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“迈向 AGI:大模型焕新与产业赋能”论坛上,《2024大模型典型示范应用案例集》(以下简称《案例集》)重磅发布!2024年,我国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落地进一步提速。作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重磅前沿研究成果,《案例集》展示了最新最全的大模型创新融合应用发展成果,推动了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赋能千行百业,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《案例集》自4月份启动征集以来,得到行业积极关注响应,共计收到各领域有效案例数百个。经专家组的多轮评审,综合考虑案例所属领域、应用需求、创新能力、社会效益、应用前景等多方面因素,进行全面评估,最终评选出99个优秀应用案例。
论坛上,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以及蚂蚁集团、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、云天励飞、九章云极DataCanvas、联影智能、智象未来、印象笔记、阿里云、上海工创中心、松鼠Ai、中企通信等优秀案例单位代表,上台共同见证权威研究成果《案例集》的正式发布。本次案例集围绕行业赋能、智能应用、生态服务三大板块,案例覆盖工业、金融、医疗、教育、文创等各行业,全面展现大模型在各个产业垂直场景的应用实践。
近日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(简称“中国信通院”)联合多家机构发布《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研究报告(2024年)》。
近几年,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,极大地拓展了机器智能的边界,展现出通用人工智能的“曙光”。如何准确、客观、全面衡量当前大模型能力,成为产学研用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。设计合理的任务、数据集和指标,对大模型进行基准测试,是定量评价大模型技术水平的主要方式。大模型基准测试不仅可以评估当前技术水平,指引未来学术研究,牵引产品研发、支撑行业应用,还可以辅助监管治理,也有利于增进社会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,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。全球主要学术机构和头部企业都十分重视大模型基准测试,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评测数据集、框架和结果榜单,对于推动大模型技术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。然而,随着大模型能力不断增强和行业赋能逐渐深入,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还需要与时俱进,不断完善。
报告首先回顾了大模型基准测试的发展现状,对已发布的主要大模型评测数据集、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梳理,分析了当前基准测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,提出了一套系统化构建大模型基准测试的框架——“方升”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,介绍了基于“方升”体系初步开展的大模型评测情况,并对未来大模型基准测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。面向未来,大模型基准测试仍存在诸多开放性的问题,还需要产学研各界紧密合作,共同建设大模型基准测试标准,为大模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(简称“中国信通院”)联合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,共同编制了《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(2024年)》,希望与业界同仁共同推进绿色算力发展。2024年6月29日,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(人工智能)大会上,中国信通院副院长胡坚波发布并解读了报告。
面对全球气候变化、技术革新以及能源转型的新形势,发展低碳、高效的绿色算力不仅是顺应时代的要求,更是我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和展现节能减碳大国担当的重要命题,在此背景下也要求在提升算力规模和性能的同时,积极探索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向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方向转型。
绿色算力是算力的绿色低碳发展追求,是算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,是一个动态演进的概念,其内涵和框架随形势与时俱进、不断丰富演进。报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,从算力设备、算力载体、算能协同和算用协同4个维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绿色算力内涵和发展框架,构建了算力设备高效(Efficient)、算力载体节能(Conservation)、算能协同清洁(Clean)、算用协同普惠(Inclusive)发展的绿色算力ECCI框架。以此为基础,报告对当前全球及我国绿色算力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,深入探讨绿色算力在算力侧、能源侧、需求侧的技术创新发展情况,总结绿色算力技术赋能的典型应用场景以及绿色算力区域发展成效,最后展望我国绿色算力发展趋势,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。
21世纪初,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的崛起,AI大模型从无到有,从学术猜想到应用发展,从简到繁快速被发掘和发展。继2022年11月,OpenAI发布旗下AI聊天机器人应用ChatGPT后,大模型逐渐走入公众视野。2023年被视为中国大模型的发展元年。这一年里,中国本土厂商、各大科技巨头、科研院所、初创公司都纷纷下场,部署自己的大模型。从优化算法全面追赶头部大模型水平到创新应用落地全面开花,国产AI正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独特节奏的发展之路。
国产AI大模型应用落地如何?热门应用数据表现怎样?国产AI大模型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哪?点点数据整理推出《国产AI大模型应用报告》,全方位解析国产AI大模型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,共探市场潜力和机遇。
人工智能迅速发展,大模型技术成为赋能各行各业的关键。从算力底座、智力增强到人机协作,大模型正在重塑人类社会,成为可依赖的’外脑’。腾讯研究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、腾讯优图实验室、腾讯云智能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•腾讯论坛上联合发布了《2024大模型十大趋势——走进“机器外脑”时代》报告。
报告提到,我们正在进入一个“机器外脑”时代。海量GPU和新一代大模型的组合,使人工智能在三个方向——推理分析、创意生成、情绪智能上有了实质性的飞跃。这意味着AI第一次拥有了类人的交互能力,新一代AI正在成为人类的“机器外脑”,提供智力外挂。
未来,随着大模型与人机协作的深入,每个企业、每个人都有机会借助AI外脑实现自己的创意,实现智力平权,而这一变革将为社会各阶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基于上述技术发展的分析、以及腾讯在AI领域的实践,报告从技术、应用、社会三个维度提炼出大模型十大关键趋势,展示出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图景。
2024年7月6日下午,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“AI商业落地论坛”成功举办。在本次论坛上亿欧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围绕《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,人工智能在B端工具的商业落地价值远大于C端应用》进行主题分享,并正式发布《2024中国AI商业落地投资价值研究报告–论决策式与生成式AI在垂类行业的应用价值》报告。报告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(AI)在中国的商业应用、投资趋势及其对各行业的影响。报告涵盖了AI领域内的不同细分市场,包括决策型AI和生成型AI,并且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如何在金融、研发、制造等多个关键场景中创造价值。
本文发布于:2025-01-31 16:59:00,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!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4u4v.net/it/1738314006575498.html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演示用,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