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的朋友已经说得比较明白了,但是作为一个精酿爱好者和从业者,我还有些自己的拙见和观念:1、CBAC定义的精酿啤酒来源于美国BA对于精酿和精酿制造商定义的。(小型,独立和传统。
小型:每年酿酒量小于600万桶(约占美国年销售额的3%)。啤酒生产由联合独资企业的经营规则所决定。
独立:25%以下的精酿啤酒生产商由非手工酿造商的酒精饮料行业成员所拥有(或其他等同的经济利益)。
传统:主要酒精成分的口味来源于传统或新型的酿造成分及其发酵程序。),这个定义有他的时代性和进步性,但是也在某些时间和区域有它的局限性,任何事和定义都是两面性。
2、以我作为一个普通爱好者和从业者,目前我对于精酿啤酒,是对比于工业啤酒(特别是国产的水啤之流),但是通过我这两年自己对于啤酒的认识,其实很多商业化后的啤酒也没有缺失精酿的标准和品质,反而让更多基础消费者感受到啤酒的魅力和文化。(英国的酿酒狗,比利时的督威智美,德国的施耐德,捷克皇家等)
3、关于CBAC,也只是中国精酿发展的一个声音,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的国内精酿啤酒的发展,但任何单一组织和单一个体都无法完全承担国内精酿啤酒的发展,他们在努力,利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着。当如,在国内这种市场,还是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。
4、关于前面有大神讲CBAC协会里的会员啤酒都不能喝,我不赞同,至少我个人喝过以及店里售卖的情况来看,国内京A、悠航,上海拳击猫(忘了已经是百威爸爸了)、太原女神精酿、重庆Hops、TAPS、贵阳Trip-smith,成都丰收,牛啤堂,辛巴赫等,已经在商业上面逐步可以和国外入门级精酿媲美了,有的产品个人感觉更是超过某些国外的所谓精酿,当然也有时间差异的情况。
5、说到时间差异,不得不提最近感触最深的问题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国内精酿圈都是追一些国外尖货,我也不列外,喝了很多价高代购的各种高端货,慢慢的感觉其实再高端的产品都差不多,啤酒不像红酒洋酒白酒,大多数啤酒更强调的是新鲜,所以现在能喝到越新鲜的国内本地精酿,才是最心满意足,最性价比的。
6、对于精酿,更深层次的还是文化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在2016年的11月底把比利时啤酒纳入了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而我们目前中国国内精酿,除了大师杯和一些推广做精酿文化的平台,没有太多更好的方式去做文化引导和传播。 也出现了很多人利用精酿这个新概念去炒作,做创造价值,无可厚非,但是超市里卖雪花脸谱30元一瓶,酿酒狗朋克26一瓶,你会选择什么。作为国内的大企业,确实做得不如百威。百威收购这家那家,至少能把价格降下来,让更多人接受进口啤酒,至少百威再和国内工业水啤战斗。只有喝进口啤酒的人多了,才会有更多人去尝试精酿。
7、精酿的核心除了文化,更重要的品质和分享。在国内,为什么出现很多对于精酿不同的声音,因为很多爱好者和从业者,也一方面想更多人加入,共同把市场做起来,但也怕太多未知数进入拉低整个行业的标准和水平,这一点是国人做事的劣根性,不是在精酿圈,在很多圈子内都会出现的问题。所以我觉得只要你坚持品质和文化传播,乐于交流和共享,那你的产品不管商业与否,都会被人接受。
8、前面的人都在后来者创造更好的机遇和条件。追求啤酒品质和文化的人,更多应该团结在一起,做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啤酒带给更多的消费者。
9、中国精酿的发展离不开政策、大企业、大巨头,更离不开各位精酿爱好者和从业者。越多的声音出现是好事。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,做好做强吧。
个人意见仅供讨论,某些利益相关方,大家见笑,多交流分享。
本文发布于:2024-01-31 22:19:54,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!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4u4v.net/it/170671079331770.html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演示用,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